网站标志
全站搜索
  • 全站搜索:
文章搜索
 
新闻搜索
新闻类别
文章正文
私募登记制度运行一年半 十万亿行业告别野蛮生长
作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丹    发布于:2017-09-19 09:56:07    文字:【】【】【
摘要:私募基金行业正在迎来新的时代。   9月1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出席私募资产管理百人论坛时表示,截至2017年9月10日,协会自律管理下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达到54.09万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4.9%。其中,私募证券和私募股权基金规模10.25万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31.2%
 这个数据颇具象征性意义,私募基金管理总规模 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达20652家,已备案的私募基金有60688只,管理基金总规模为10.21万亿元。

  自2016年2月《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发布以来,私募基金行业逐渐告别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而如今,不过一年半的时间,其良性变化已是显而易见。

  值得注意的是,洪磊表示在监管趋严的同时,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得到很大发展,全球资产配置更加青睐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从严监管既带来存量调整,也产生新的压力,如被动调整导致部分资管产品流动性风险加大、资金成本抬升导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难加剧等;监管套利、资金空转、基础资产不透明、受托责任与风险管理责任不清晰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行业发展转型任重道远。

  大浪淘沙

  9月18日,中国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私募资产管理百人论坛”上致辞时表示,我国私募资管行业问题的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托与委托关系不明晰,部分行业实践脱离了信托关系的有效约束;二是投资功能与融资功能不清晰,监管重心与实践不匹配;三是市场化信用机制不健全,“信用依附”削弱“风险自担”的投资文化,而这三方面问题又往往交织在一起。由此可见,对私募行业的规范监管还将任重道远。

  事实上,前些年,由于我国私募基金起步较晚,也未大规模兴起,这一行业并未能引起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但到了2016年,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规范监管转而成为了私募行业的主线。从收紧备案登记开始,到《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行业规则和针对私募资管业务的规范相继出台,再到“7+2”自律体系建立,以及日前,国务院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可谓层层深入。特别是后者,更是将私募基金的监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从私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职责、资金募集、投资运作、信息提供、行业自律、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各方面确立了全方位的监管准则。对此,私募人士普遍认为,其可视作私募行业的顶层设计,待正式实施之时即意味着私募“正规军”地位的确立。

  而毋庸置疑,规范监管的过程就是一场大浪淘沙的“洗牌”经历。从数据上看,据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自《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发布以来,协会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12544家。此外,因仍未报送2016年度经审计财务报告、仍未完成所管理私募基金2017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信息更新的214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已处于“异常机构”预警状态,这部分在行业中占比达10.39%,如若这些机构未能及时提交报告,也将难逃注销命运。今年8月就有3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因此被注销登记。

  从监管行为上,也是一番“优胜劣汰”。8月28日,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第十五批拟失联私募名单,至此,先后曝出的失联私募已达174家,其中75家现已被注销登记。“今年9月8日,证监会还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私募机构专项检查结果,宣布将对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近300家机构依法采取行政监管等处理措施。

  集中度提升

  “在强监管下,牌照门槛和合规成本大大提升,一方面将没有实力的私募排除在外;另一方面,将‘空壳’私募、小型私募、不规范的私募果断淘汰,这样有利于‘良币驱逐劣币’,有利于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在上海一位中型私募基金负责人看来,规范监管并未限制私募行业的发展。

  至善基金在接受采访时亦表示,正是基于去年严格监管的基础,今年以来,私募基金行业仍处于严格监管背景之下,但整个私募行业步入了正轨,并释放出较大活力。

  截至2017年8月底,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了10万亿元,而这个“10万亿”是实实在在的管理基金的净资产,与同期公募基金相比已是旗鼓相当。

  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9月18日的“私募资产管理百人论坛”上还透露了这样一个数据对比:截至9月10日,公募基金规模为11.2万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22.3%;私募证券和私募股权基金规模为10.25万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31.2%;券商资管业务规模为17.67万亿元,较2016年底增长3.8%。不难发现,私募基金的发展速度远超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

  不过,也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私募基金内部有所分化:股权类私募仍在扩张,但证券类私募却继续收缩。今年8月底的数据显示,已登记的证券类私募有7943家,管理正在运作的基金30237只,管理基金规模2.25万亿元;股权创投类私募有11950家,管理正在运作的基金25407只,管理基金规模6.37万亿元;其他类私募有759家,管理正在运作的基金5044只,管理基金规模1.60万亿元。股权类私募的管理规模占比依然最高,并相比7月底增加了3.75%,而证券类私募相较7月底还下降了4.7%。

  格上研究中心分析人士表示,在强监管下,私募机构今年以来新发证券类私募产品的热情在3月份达到最高峰后逐月递减,8月份稍有改观,当月成立且当月完成备案的产品数量比7月份增加40%。具体来看,百亿级私募如高毅资产、景林资产、重阳投资等发新的热情明显要高很多。

  北京一大型私募的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私募行业的集中度还将进一步提升,优胜劣汰加剧。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百亿级私募共有169家,50亿-100亿元级别的私募有210家,20亿-50亿元级别的私募有559家,三者合计占比4.54%。虽然20亿元以下级别的私募仍占绝对主流,但对比2016年3月底2.08%的同一数据,强者恒强显而易见。

  不仅是规模管理上,从分布地域看,私募基金也趋向集中。至今年8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机构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浙江(除宁波)、广东(除深圳)五大地区,家数占比达到了72.95%。

  结构优化

  从私募基金8月底的行业数据还可以发现,管理规模从去年3月底的4.21万亿元增至10.21万亿元,备案产品数量也增加了一倍多,但管理人却减少了5000多家。“这也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呈现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一个表现。”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在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谈到私募基金规范发展是否会对公募基金构成较大冲击时坦言,认可好的私募基金将会成为“对手”,但若从整个资管行业来讲,对从业者、投资者、行业进步都是好事。

  从基金业协会目前披露的公开信息显示,近日,原华安基金总经理李勍、原华宝兴业机构部总监李三广、原红塔红土基金投资经理谢晔都已“奔私”成立了自己的证券类私募基金。而私募“奔公”也不乏案例,继鹏扬投资后,凯石投资、博道投资等都在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许维鸿曾就私募行业发展提出建议:一是放开公募基金牌照和公募产品发行的准入限制,允许私募基金在注册资本、管理规模、业绩表现达到一定标准之后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发行公募产品;二是加强对公募的规范和引导,对于经营不善的公募基金要从行业中果断清退,维持行业正常的“新陈代谢”,同时鼓励有实力有特色的公募基金进入私募领域,增强行业发展的活力。

  此外,还有一些大型私募,在私募行业内寻求多元发展,随着一级市场投资的火爆,近来景林资本、鼎锋明道、千合投资等都建立了股权投资团队,与PE/VC机构同台竞技。

  海外私募也在排队入场,丰富私募行业结构。截至目前,已有4家外资私募在基金业协会成功注册为私募管理人,分别为富达、瑞银、英仕曼和富敦。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除这四家之外,今年还有一些海外知名资管机构目前已递交申请,欲通过备案登记拿到外商独资私募牌照。从现阶段我国监管部门对外资私募机构的表态上,可以看出并不排斥“抢滩”,反而希望外资私募带来新的投资理念。

  “可以预见,随着行业规范程度的提高,各类投资者对私募的认知不断改善,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将呈加速态势,未来将涌现出一批初具混业资管形态的强势私募基金公司和更加专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附件下载:190913034.html (已下载0次)
脚注信息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民路222号之—1101房  邮编:510000 电话:020-89280191传真:020-89280191